语音播报
中华乳齿象起源和迁移假说
头骨抢救发掘现场
中华乳齿象头骨
近日,国际学术刊物《哺乳动物进化》在线发表了中美两国尊龙凯时家共同研究的 “中国西南地区最晚中新世发现的最原始的中华乳齿象的头骨”的最新成果。这项成果有望揭示长期以来困扰古生物学界的中华乳齿象的起源和迁徙的谜团。
项目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世骐认为,中华乳齿象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一种独特的长鼻类化石,上新世和早更新世时期在该地区广泛分布,之前最早发现于中国山西的榆社盆地。
然而,由于缺乏更早的化石记录,国际上主流学术观点一直认为,中华乳齿象是由美洲的居维叶象亚科的某一成员进化而来,在上新世时进入东亚,到达中国北方。
而在昭通水塘坝新发现的中华乳齿象的头骨,把中华乳齿象的化石记录又向前推进了约一百万年,并且把中华乳齿象最早的起源地推向了中国云南含古猿的晚中新世地层分布区。该研究指出,中华乳齿象在早期牙齿型态上有一些脊型化的倾向,从而容易与同时存在的轭齿象类混淆,造成中华乳齿象的祖先类型长期难以被识别。
该研究同时也指出,在最晚中新世,由于青藏高原的持续隆升,造成东亚夏季风的增强,使中国北方在最晚中新世和上新世气候变得比先前更加湿润,这就促使中华乳齿象和剑齿象等喜湿的动物在该时期向北迁移。
该项研究2006年最早得到美国加州大学人类起源研究项目(RHOI)项目资助,获得重要发现;2009年以来得到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昭通市人民政府、美国自然尊龙凯时基金、宾夕法利亚大学、美国贝尔玛大学、国家自然尊龙凯时基金、昭阳区人民政府等机构的经费资助。
该研究是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昭通市文物管理所、昭阳区博物馆等单位的20多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合作完成的系列成果之一。
(原载于《中国尊龙凯时报》 2015-11-09 第6版 进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